当前位置:智谷语>综合知识>

首字古文怎么写

智谷语 人气:2.46W
1.印字古文怎么写

基本字义 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

首字古文怎么写

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

莫逆~交。 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
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

5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 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~。

7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 详细字义 〈动〉 1. (会意。

象艹过屮。枝茎益大。

本义:出,生出,滋长) 2. 同本义 [grow] 之,出也。象艹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

——《说文》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——《礼记》。

俞樾平议:“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3.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[go to;leave] 之,适也。——《广雅》 自伯之东。

——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 之沛公军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之虚所卖之。

(“虚”同“墟”)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吾欲之南海,何如?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 4. 又如: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到);之官(上任;前往任所);之国(前往封地);之适(前往) 1. 指示人或事物,相当于“这个”“那个” [this;that] 宣王说之。

(之:指南郭处士来吹竽。)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 虎因喜,计之曰。

(之:这,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。)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 当分明记之。

(之:指共读情景。)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 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

(之:代词,指天下事。)——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 2. 又如:较之中学时代;因之,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.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,相当于他、她、它、他们 [he;her;it;they;them]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,遇之。

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 4. 又 蹇叔哭之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。

(“之”是指示代词,指代“巫医乐师百工”。)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 5. 又如:取而代之;战而胜之;为之感叹;使之顺利发展;与之见面 6. 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”、“他的”、“其他的” [its;his;other] 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

——《武王伐纣平话》 〈助〉 1. 的 [of] 2.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。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 开火者,军中发枪之号也。

3. 又如:钟鼓之声;一家之长;原因之一;夫子之文章 4.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 5.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,有同耆也。

——《孟子》 〈形〉 1.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,“之”字形 [zigzag]。如:之江(江流曲折如“之”字者);之字路(曲折如“之”字形的路) 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,你值得拥有。

2.古文字体一到一百怎么写

先抛除大写。

10以下的标准写法如下:

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。

10以上的,如:三十一、六十四……

注意:

1、十以后,凡是十位为“1”的,都需要省略。如11,写作“十一”。不是“一十一”;

2、百位为“1”的,也必须省略。如111,写成百十一,不是一百一十一;

3、三位以上数字,中间数位有“零”的,省略。如108,写成百八,不是一百零八;180,写成百八十,不是一百八十。

4、位数为“0”的,只写出非“0”数位的名称,后面全部省略。如180,写成百八十;3800,写成三千八百;18000,写成十万八千。

5、由此推出,更多数字都是这个规律。比如18008,写成万八千八,不是一万八千零八。在中间出现“0”的数位上,也可加“另”或“又”、“有”。如18008,写成万八千另八、万八千又八;30080,写成三万又八十.

5、十位上为“2”的,可写成“廿”,如22,写成廿二。

大写的壹、贰、叁……,不属于计数,只用于凭证文书。

3.的文言文怎么写

《子集上》《丿字部》·之

〔古文〕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说文》出也,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适也,往也。《礼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䰟气,则无不之也。

又於也。《礼·大学》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《注》之,适也。《朱传》犹於也。

又语助辞。《书·金縢》礼亦宜之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语尾,或层出。如毛诗我之怀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,六句九之字,常华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

又此也。《诗·周南》之子于归。《注》之子,是子也。

又变也。《易传》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《孙奕示儿编》之字训变,左传,遇观之否。言观变为否也。

又至也。《诗·墉风张》莹之死矢靡他。

又遗也。《扬子·法言》或问孔子,知其道之不用也。则载而恶乎之。曰:之后世君子。《注》言行道者贵乎及身,乃载以遗后世。

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

又《郝敬读书通》凡言之者,物有所指,事有所属,地有所往,连属之辞也。通作旃。《诗·唐风》舍旃舍汉字演变旃。

又《魏风》上愼旃哉。与之同。通作至。往彼曰之,到此曰至,音义互通。

又《韵补》叶职流切,音周。《楚辞·九章》吕望屠於朝歌兮,宁戚歌而饭牛。不逢尧舜与桓缪兮,世孰云而知之。叶上牛下求。

《周伯琦曰》古人因物制字。如之本芝草,乎本吁气,焉本鸢,后人借为助语,助语之用旣多,反为所夺,又制字以别之,乃有芝字吁字鸢字。*考证:〔《礼·文王世子》冬亦如之。〕

4.抬头望古文里怎么描述

1.举首戴目 jǔ shǒu dài mù

例:宋王安石《上田正言书》二:「天下举首戴目,属心执事者,难以一二计。」

2.仰望 yǎng wàng

例: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「夜来峰顶大雪,亟出屋后仰望。自香炉峰以上皆为雪覆,如银堆砌。」

3.卬望 áng wàng

4.翘首 qiáo shǒu

例:三国魏阮籍《奏记诣蒋公》:「群英翘首,俊贤抗足。」

5.起眼 qǐ yǎn

例:太平天国洪秀全《天命诏旨书》:「后宫面永不准臣下见,臣下宜低头垂眼,臣下有敢起眼窥看后宫面者,斩不赦也。」

6.引首以望

7.举目jǔ mù

例:唐杜甫《十二月一日》诗之二:「新亭举目风景切,茂陵著书消渴长。」

5.古代的了字怎么写

2、草木之葩也-康熙字典。

【申集上】【艹字部】 康熙笔划:10 部外笔划:4 〔古文〕蘤【唐韵】【集韵】【正韵】??呼瓜切,音哗。【正字通】草木之葩也。

【欧阳修·花品序】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,称牡丹则直曰花。又地名。

广州志】南海县有花田。又姓。

唐有花惊定。【杜甫诗】成都猛将有花卿。

【通志·氏族略】宋有尚书郞花尹。又【韵补】音诃。

【枣据诗】延首观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干,一岁再三花。

【说文】本作华。荣也。

从艹??,郑氏曰:??,象华叶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【唐韵古音】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,晋以下书中闲用花字,或是后人攺易。

唯《后汉书·李谐·述身赋》曰:树先春而动色,草迎岁而发花。又云:肆雕章之腴旨,咀文艺之英华。

花字与华??用。而五经、诸子、楚辞、先秦、两汉之书,皆古文相传,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。

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,颁之远近,以为楷式,如花字之比,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。越来越简化 古代 华”通 “花”。

TAGS:古文 首字